在投资ETF时,我有一张检查清单,来决定当下是不是一个合适的投资时点。
一、基本面
这里我说的是传统行业,像消费、医疗、还有目前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且处于盈利状态的互联网公司。
1、看PE(TTM)的大小,以及其在过去十年的百分位中的位置。
2、看股息率大小,是否有稳健的分红,以及该股息率在过去10年中的百分位。
3、看该指数对应行业目前的竞争格局和经济数据。比如:消费行业,定期跟踪每个月的社零数据。 医疗行业,关注集采的政策变化以及行业的边际变化。除此之外,就是听一些行业专家及投资人的观点分享,以及指数整体的财务数据(ROE,归母净利润这些)。
4、关注宏观经济数据。像传统的PPI、CPI、PMI、M1M2等宏观经济数据,数据每月发布的时候看一下,大概有个感觉。
由于我是一个长线投资者,可能买了之后很久都不会操作。
所以以上四点中,我认为最重要的是1和2,它给你提供的是足够高的安全边际,也就是你在PE很低股息率很高的时候买,就算跌了也跌的有限,何况你买的还是指数,指数是永远不会死的。 而由于你买入的成本低,稍微一个反弹就能咸鱼翻身。
而对于3的话,需要一定的水平,因为这涉及认知和知识水平的问题,对于普通人来说,可能短期内看不清楚,但自己跟踪的深入的话,尽量看清楚一个长期的趋势,相对会容易一点。
那对于第四点,就是对我们的宏观经济有一个体感,并且大概判断下宏观经济如何传导到微观的经济体。
对正常没有太多时间关注股市和宏观经济的上班族来说,以上四点,在判断时的难易程度:3>4>2=1;而重要程度:1>2>3>4。 所以,真的要警惕宏大叙事,先把目前自己能把握好的估值和股息率看明白了,再谈其他的。
二、技术面
虽然我们是长线投资者,但也要考虑买点和卖点,这里我分享几个自己常用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图形。
1、RSI。这是一个短期指标。 一般的软件里面都有RSI,一般关注RSI6即可,在RSI低于警戒线20时,说明短期达到了超卖区间,可能是个买点,而RSI高于80时,说明短期达到了超买区间,可能是个比较好的卖点。
附上一张沪深300的RSI与其日线的走势图。
2、MACD。MACD是一个长期指标 当MACD的DIFF线向上穿过DEA线时,我们称为“金叉”,是一个指数长期向好的趋势。当MACD的DIFF线向下穿过DEA线时,我们称为“死叉”,是一个指数长期变差的趋势。当然在穿过时,需要再看一下成交量,看是否是放量突破。对于指数来说,由于MACD是一个长期指标,只有看月线及季线级别的MACD才有意义。
附上一张沪深300月线级别MACD与其K线的走势图。
3、压力位、支撑位。这个是根据心理学的“锚定效应”来的。所以当指数跌到前低时,那些后悔在当时没抄底的人会入场抄底,而指数上升到前高时,那些后悔在前高没有卖出的人会把卖掉,由此形成了压力位和支撑位。
4、趋势。趋势是看K线整体是呈上升趋势还是下降趋势,根据“动量效应”、“强者恒强”这些理论,一般呈上升趋势的股票会继续上升,呈下降趋势的股票会继续下降,再结合支撑位和压力位,就有一个理论:新高不卖,新低不买。
5、7080理论。宽基指数的最大跌幅不会超过70%,行业指数的最大跌幅不会超过80%。这个在A股和港股指数中还是比较适用的,比如港股医药指数:
三、情绪面
1、自己身边和网上的舆论。也就是自己身边不炒股的人都天天来关注股市了,大爷大妈都开始开户了,网上:##A股## 天天热搜,那就是情绪过热了。
2、自己平时比较关注的恐贪指数,一般低于20就是市场情绪过于低落,或许是抄底的好时机,而高于80就是情绪过热,或许是逃顶的好时机。
当然,以上只是一些硬性指标的参考,投资也不只是只关注这些指标一样这么简单,还有仓位管理,情绪控制,洞察市场等等等等的知识需要去学习,甚至这些软性的东西比硬性指标更加重要。后面我会再一一分享。
但以上分享的知识如果学会,至少会让你在投资时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标尺,让自己知道自己在干什么,而不是凭感觉瞎买,这是我读了50本以上的书,学习至少600个小时之后总结出来的一些硬性指标,我认为对新入市,想要系统学习ETF投资知识的小白帮助非常大。
拉伯配资-可靠配资网-股票投资配资-股票怎么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